2020.12.23 News Data
一錘定音,中國再次向世界承諾:為應對氣候變化,將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視頻講話。他宣佈: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此前的9月22日,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他在講話中提及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並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能源轉型對於減少碳排放至關重要,“30.60”目標的提出,讓能源革命有了明確的時間表;而此次為風電、光伏設定具體裝機資料,則為後續中國政策制定設定了邊界和框架,為新能源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障礙。
1.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背景下儲能不可或缺
據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資料顯示,截至9月底,中國風電、光伏並網裝機均達到2.2億千瓦,合計為4.4億千瓦。距2030年12億千瓦的累計太陽能、風電裝機最低要求仍有逾近7.5億千瓦的裝機差額,如果以此資料按10年平均計算,即意味著風、光每年的新增裝機將不低於75GW。
需要強調的是,75GW只是保底數字,按照光伏、風電從業者的預計,實際裝機可能遠高於這一數字。
今年的風能大會上,風電行業曾經預估,“十四五”期間,中國年均新增風電裝機須保證50GW以上,2025年後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GW。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光伏行業也進行過預測,“十四五”期間,一般預估國內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在70GW左右,樂觀預計這一數字將提升至90GW。
無疑,不管是基於樂觀還是保守估計,隨著平價時代的到來,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必將迎來大發展階段。
電網要容納如此大規模的新能源,到底需要多少儲能?近日,甯德時代副董事長、時代星雲董事長黃世霖表示,若要在2030年前碳達峰,清潔能源的裝機容量必須大於傳統火電的裝機容量。從2021年開始測算,每年風能與光伏的裝機,必須超過1億千瓦(100GW),如按15%的容量配置的話,大概每年需要新增15GW的儲能容量配置,2小時的標配,則電化學儲能電池每年需要30GWh。
2儲能與可再能源、新能源汽車三者互相促進互相依存
過去十年裡,無論是儲能電池還是PCS,下降幅度超過90%。客觀上來說,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和光伏行業之前的大發展為儲能產業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成熟,儲能也在走向前臺支撐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一方面,隨著快充技術的出現,給電動汽車充電的每個充電樁充電功率大概是250到300千瓦左右,如果未來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佈滿全國各地,需要儲能為充電站擴容,以減少用電高峰期對電網的需求,儲充一體化市場將為儲能產業鏈上的企業打開一個新世界。
另一方面,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先天不足,只能後天彌補。天然的波動性和間歇性給電網帶來巨大困擾,要想成長為主力能源,唯有靠高效低成本的儲能技術。
此外,當今世介面正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是能源革命和交通革命的相互融合,將使傳統的能源、汽車產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減碳不僅發生在儲能與可再生能源之間,同樣也發生在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汽車之間。
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作為能源供給和消費的一體兩翼,如果是基於中國以火電為主的電力結構,新能源汽車比燃油車的減排效果並沒有改善多少。但是,如果基於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的電力結構,新能源汽車的減排效果就非常明顯了。
近幾年棄光、棄風現象層出不窮,因為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波動性很強,電網難以消納。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將幫助一部分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就地生產、就地使用。同理,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充電寶,也能成為風電、太陽能發電的儲能電池,並參與電網的調度。
因此,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同樣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有利於風電、太陽能發電的增長。
3是時候為儲能產業做好頂層設計了
這是一個特殊的產業時期,業界期待的頂層設計遲遲沒有到來。當前,除抽水蓄能外,新型電儲能發展尚未納入國家能源規劃體系,行業發展缺乏頂層設計指導。
2020年國內儲能上演“冰與火之歌”。一方面,新能源側儲能發展如火如荼,帶動儲能市場回溫;但另一方面,儲能純粹淪為電網和發電集團之間的“零和博弈”,依舊沒有商業模式可言。
儲能除了可以平滑可再生能源上網,還有調峰調頻、黑啟動、備用等多重功效。如果只是將其作為新能源並網的工具,給產業帶來的只有無休止的價格戰和如影隨形的安全隱患,儲能產業有“隨時再次入冬”的風險。
電化學儲能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涉及利益主體眾多。由於缺乏更高級別的政策依據,僅從電網企業、發電集團、儲能設備商單一的視角和立場考慮問題,任何簡單的論斷都難免片面且有失公允。
對於整個電網或者是電力系統來說,儲能這樣的新生事物在系統裡究竟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其價值和商業模式還需要決策者進一步認定和理順。
業界建議,應積極探索推動將儲能納入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和能源領域中長期發展戰略的可能性,明確儲能行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及實施路徑,科學指導儲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