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重磅!比亞迪要幫豐田造車,2025年前投放市場

2019.8.5 News Data 8/5每日新

國內的新能源市場最近真是熱鬧非凡,昨天福特國內首個純電車型領界EV開啟預售,前天雷諾10億元增資江鈴新能源之後,豐田也傳出大消息。

今天下午,豐田與比亞迪聯合宣佈,雙方簽訂合約,將共同研發轎車和低底盤SUV純電車型,以及上述產品所需的動力電池。最重要的是,新車型將使用豐田品牌,計畫2025年之前投放中國市場。

在歐美車企先行一步的背景下,此前專注油電混動,在國內尚無純電車型的豐田也坐不住了,開始提升在國內的新能源佈局,與比亞迪簽約就是要利用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積攢的經驗,推出轎車和SUV純電車型,搶佔市場。

而對比亞迪來說,雖然此前與戴姆勒組建了合資公司騰勢,但是賣的不是比亞迪和賓士的車,影響力不夠銷量遲遲上不去。而擁有豐田這個合資夥伴後,比亞迪將真正通過輸出自己的電動汽車技術,獲得更多的銷量,為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豐田發佈合作公告

這也就是說,在廣汽豐田、一汽豐田後,還要出現一個“比亞迪豐田”公司(雙方尚未確定是否組建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豐田牌電動汽車,而一部分核心技術,則來自比亞迪。

雙方表示,為了減少碳排放,普及純電動汽車的目標,有必要超越競爭關係的舒服,尋求共同發展,因此在純電車型共同開發方面達成了合作。雙方將結合各自在電動車和動力電池領域的積累和開發實力,致力於開發更具有吸引力的純電動產品,推動純電動車的進一步普及。

隨著國六標準的落地實施和雙積分政策更加嚴苛,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加速在中國進行新能源佈局——雷諾增資10億元獲得江鈴新能源50%的股權;福特、別克在中國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大眾在上海興建新能源汽車工廠;寶馬與長城組建光束汽車等。

 

 



 

多年新能源車銷量第一 比亞迪又吸引豐田求合作

 

由於在燃油車市場處於劣勢,不少自主車企自2008年起就開始轉型新能源領域,紛紛推出插混與純電車型,比亞迪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乘聯會與Ways聯合發佈的資料,今年1-5月份,比亞迪純電車型和插混車型分別售出7.6萬台和2.6萬台。在兩個細分市場,以及合起來的新能源市場上,均屬於第一名的位置。

純電市場上,第二名的北汽新能源銷量為3.1萬台,只有比亞迪的二分之一。插混市場上,第二名的上汽大眾銷量為1.1萬台,也是比亞迪的二分之一。


 

1-5月純電動車銷量排名

再往前看,2018年比亞迪總計售出了19.4萬台新能源(包括純電、插混),第二名北汽新能源則為14.2萬台。2017年,比亞迪總計售出17萬台新能源車,第二名北汽新能源為15萬台。再往前三年,其也均穩坐新能源車銷量第一的位置。

可見其領先程度之高,優勢之明顯。

除了銷量領先,比亞迪也是極少數具備新能源全產業鏈的玩家,其在整車之外,還能夠製造電池、電機、電控、IGBT等幾乎所有核心部件,在該領域積累較深。


 

▲比亞迪唐EV

這也是當初巴菲特願意押注比亞迪,戴姆勒與之組建合資新能源公司騰勢汽車的關鍵原因。

時至今日,隨著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起飛,以及雙積分等政策的推動,各類跨國企業不得不在中國推出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產品。

但一個尷尬的事實是,這些車企此前並沒有太多的純電車型平臺(往往都是一兩個實驗性的小型車平臺),因此與起步較早的自主車企合作生產新能源車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最近一兩年來,雷諾增資江鈴新能源,拿到50%股權;戴姆勒投資北汽新能源;大眾與江淮汽車組建江淮大眾;寶馬與長城汽車組建光束汽車等,都走的是借用自主車企車型平臺推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車型)的套路。

在歐美車企紛紛出手之後,日系車企現在也坐不住了,日系車企,甚至是全球車企的老大哥豐田最終也選擇了中國新能源車的老大哥比亞迪。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雙方說的是聯合研發轎車和SUV,但按照上述幾個歐美車企的做法,很有可能就是拿自主車企現有的平臺造車,然後掛上豐田標誌來賣。


 

▲福特領界EV

比如福特新推出的領界EV,就是基於江鈴馭勝S330打造,江淮大眾SOL E20X就是江淮的iEV7S,而寶馬也公開放話,光束汽車將基於長城歐拉的純電平臺生產製造新車,甚至還要掛上MINI標誌。


 

排放法規日益嚴苛 跨國車企加大新能源投入

 

79日,工信部發出了雙積分政策修正案的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車獲得新能源積分難度:

1、例如此前一個200公里續航的純電車,能夠拿到3.2分,但新演算法下只能拿到1.6分,降低了一倍。

2、插混車的積分由此前的2/車,降為1.6/車。

3、燃料電池乘用車的積分也降低了一倍。

按照雙積分管理規定,生產銷售燃油車會有負積分,生產銷售新能源車則有正積分,最後兩者加起來要為正才行,否則就要受到處罰。當然,車企也可以通過向正積分多的企業購買積分,這也就是無形中增加了車企的成本。

除了雙積分政策要求車企生產新能源車,排放法規也在不斷壓縮燃油車的生存空間。

今年71日起,北京、上海等16個省市正式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意味著廠家需要為新車裝配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的動力系統。技術要求高了,成本自然也進一步上升了,意味著燃油車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而另一邊,我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新能源市場,給予不限行、免搖號、公共停車場免費停車等諸多優惠策略,市場銷量持續走高。

在這種大背景下,原本在燃油車時代處於優勢,正在觀望新能源市場的傳統跨國車企巨頭,紛紛加速了純電的佈局速度,福特、別克、奧迪、賓士、捷豹、日產、大眾等歐美車企已經在中國上市了首批純電汽車,並通過投資、合資的形式,擴充產能。

在大力推廣HEV混動車型多年後,豐田也正式下水,跟比亞迪組建合資公司,發力純電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