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國家電網公司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以下簡稱“826號文”),明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網公司“不得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開展電網側電化學儲能設施建設,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多家行業媒體就此發表了評論文章,既有憂慮也有展望。不可否認,對我國儲能發展而言,826號文是繼《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後的又一記重拳,但回歸理性依然是2019年儲能產業發展的主旨,我們還應該以發展的眼光、長遠的格局看待未來儲能的發展。
就在各方熱議826號文的同時,恰逢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的召開之際。12月5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聯合承辦的中國能源研究會年會2019——儲能分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以“構建儲能高效發展新模式”為主題,邀請了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中國科學院、儲能領頭企業中的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對產業當下熱點話題進行討論。
會議設置了以“影響我國儲能商業化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為主題的圓桌討論環節,針對 “十四五”全面實現儲能規模化和商業化發展目標所面臨的關鍵難題,如何定位政策和市場機制以支持儲能商業化應用,以及技術發展和需求等議題展開了深度研討。現將對話內容及專家觀點進行整理,以期對當下產業傳遞權威、客觀、理性之聲,啟發儲能同道中人。
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指出:儲能對於中國能源轉型具有戰略意義,儲能的多重價值需要通過改革創新來發現,國家能源局一直高度重視發展儲能,積極推動市場化改革,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努力營造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在政府部門和產業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正在穩步發展。
儲能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安全、機制等問題,要客觀看待,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相信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扎實工作和精心培育,儲能產業必將迎來嶄新的發展階段。國家能源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抓緊出臺儲能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積極籌備開展儲能示範專案篩選工作,希望能夠為儲能樹立標杆,為我國儲能系統安全、可靠應用提供技術支撐,也望當下產業發展提震信心,共同促進十四五階段儲能的規模化發展。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來小康在主持對話環節時表示:儲能作為全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對電力系統的多重價值毋庸置疑。826號文只是企業從自身經營的角度出發,根據經營狀態做出的階段性經營策略,雖然對於儲能行業會產生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上看,未必會影響儲能產業的發展。在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背景下,儲能在技術上是剛需,只要有需求的驅動,這個行業就勢必會健康、持續、穩定地往前走。但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需要我們通過機制創新、商業模式探索、開發真正適合場景需求的儲能技術等方面破解儲能發展困局。
國家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裴哲義,從政策和商業模式之間關係的角度,指出政策對於一個行業的發展來說,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而政策和商業模式又是緊密相關的。目前來說,國內的政策體系相對比較全,涉及方方面面,但各項政策的落地仍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有的政策還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有的政策則需要地方政府制定相應的細則落地。而這些政策的落實,可以為商業模式的構建創造條件。
現階段,儲能在發電側和使用者側的商業模式相對比較明確:在發電側,一是與火電廠一起參與調頻輔助服務降低被考核損失,二是與新能源場站配合減少棄電損失;在使用者側,基本通過峰穀套利模式獲取收益。而電網側儲能卻還沒有一個相對明晰的商業模式。儲能在電力系統中可以發揮調峰、調頻以及事故備用的作用,還可以延緩部分輸配電設備投資,甚至發電設備投資。
例如,一套200萬千瓦的儲能設施,不僅可以增加400萬千瓦的調峰能力,在一些特定情境下還可能減少200萬千瓦火電廠的投資,可以說儲能設施的引入,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如何去創建、創新電網側儲能的商業模式來反映儲能的綜合價值,需要從業者的思考。
國網河南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浩表達了自己對電網側儲能發展的思考。以河南為例,河南電網100MWh電網側儲能項目建設初衷是為緩解河南作為國內首個特高壓交直流混聯電網中的安全問題以及應對新能源消納和局部區域電網輸送斷面不足等問題,而不是以獲利為目的。同樣在江蘇、湖南等地,電網側儲能項目都未以電網公司為投資主體,電網公司投資儲能會遇到各種難以預判的問題,諸如有效資產如何核定、有效成本如何核定等等,原因均在於未來國家對於輸配電電價監管核定會愈來愈嚴。劉浩對電網側儲能提出了新的定位:
一是儲能市場啟動者。儲能市場從2018年的爆發式增長到2019年的“遇冷”,可以說電網公司起到了一個市場啟動者的作用,對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影響,儲能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而引發了政府和市場的廣泛關注,帶來整個行業對於安全問題、技術路線、政策、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電網公司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資源整合者。未來,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的發展,應用有一個資源整合者的出現,它們會從大電網安全、新能源消納、公平交易等角度出發,進行整合、引導和調控,而這個整合者是誰,應該由哪個行業或企業來承擔還有待思考。
三是服務執行者。當儲能的價值和服務被廣泛認可了,無論是政府、電網公司、設備供應商,還是協力廠商機構,都應該有服務的執行者。
四是價格兌現者。未來市場啟動者、資源整合者和服務執行者都有了,那麼電網公司可以成為價格的兌現者,成為一個平臺,上面彙集了投資方、建設方、服務方、運營方、評估方、受益主體等等。這樣儲能就會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發展路徑,即“誰受益,誰支付”。此外,電網公司還應起到市場組織者的作用,依靠市場充分競爭保證儲能使用的經濟性,同時組織協調避免惡意競價與低品質競爭。
北京海博思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劍輝認為國家電網不參與投資,反而為社會資本提供了參與投資的管道,但市場中的蛋糕變小了,但實際上是主要的市場參與者暫時不存在了,但反而給社會資本提供了機會,更有利於建立公平的市場機制。
加強政府監管力度,保障電網投資儲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針對政策環境和市場機制,清華大學副教授鐘海旺認為,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了《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不允許電網投資電儲能設施的成本費用計入輸配電成本,是政府擔憂引起電儲能無序投資的一項應對舉措,這些投資如果都進入監管資產,最後將由用戶買單,這是政府所擔憂的。
借鑒美國的經驗,他們也在探討電網側儲能的投資監管模式,如果政府能夠實行科學有效的監管,有能力保障投資的合理性,那麼這部分投資是能夠合理地被納入輸配電成本的。例如,政府應該核定電網投資電儲能設施的有效性,如果是過度投資,要有相應的措施抑制企業的投資衝動。而對於真正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真正能夠替代輸配電投資、延緩輸配電擴容升級的有效資產,是應該允許其進入輸配電成本的。因此,如果能實現這樣一種科學、有效的監管模式,未來推動政府逐步放開相關政策將會變成可能,這對儲能行業來說也是值得期待的。
推動電力市場建設,為儲能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儲能的發展,離不開電力市場這方土壤,如何培育好這方土壤,使儲能更加茁壯地成長,是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雖然過程中有諸多困難,但我們還是要進一步克服體制機制的障礙。目前,我國各區域、各省實行的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是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的一個過渡方案,但其補償支付只是在發電企業間進行資金轉移,相關成本也並沒有傳導至用戶側。故希望從進一步推動電力市場建設,體現儲能等新技術應用價值。
從國外電力市場的驗來看,儲能最有生命力、競爭力的應用方式是提供輔助服務。儲能可以實現能量的搬移,其成本、技術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但儲能作為調頻等快速回應資源,已經在國外市場證明其應用價值。目前國內雖然也實現了儲能參與調頻輔助服務的技術應用,早期投資收益相當可觀,但儲能還多以捆綁電廠的形式參與輔助服務市場,其獨立身份和價值尚難以明確和體現。
隨著電力市場化改革,我們的目標是讓儲能的價值通過市場顯現,並由受益方對此進行支付,形成一個良性迴圈,促進整個儲能產業的發展。
開發匹配應用場景需求的儲能技術,真正發揮儲能的有效價值
從市場規模來看,儲能規模化應用尚未實現,很多電池企業還在應用動力電池去做儲能的應用,但其實此類電池並不能完全滿足電力系統儲能應用場景的需求。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李泓老師在報告中提出,科技部十四五規劃儲能重點專項中對儲能技術提出:高安全、長壽命、高效率、低成本、大規模、長時間尺度、可持續發展七個維度的要求。
從能量型電池技術的需求來看,市場中已有實現14000次迴圈壽命的儲能電池出現。而就目前能量型電池應用場景如與光儲應用場景,其系統只需每天實現一次充放電,即使目標20年日曆壽命下也只需要7000-8000次迴圈壽命。一味地追求高迴圈壽命並不具有實際的經濟價值,一定要根據應用場景判斷所需要的有效迴圈壽命。另外,除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液流電池等電化學儲能技術,未來還應關注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物理儲能技術,發揮不同技術類別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特性價值。
從系統集成技術來看,目前系統交流側輸出還是延用傳統的380伏或600伏的逆變器架構,很難滿足大規模電力生產的需求。例如,百兆瓦或更高容量系統的需求,需要上千個換流器一起協調控制回應電網的需求,無論從可靠性、控制同步性、系統接入成本等各方面都很難滿足電網的需要。因此,從系統架構角度上看,可以鼓勵大容量電力電子設備和儲能相結合,這對於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儲能在商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正在或將要遇到發展的階段性困境,這是產業同仁的理性思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陳海生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某個行業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要調整,更有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而產業同仁更應該從全域、發展和長遠角度理性看待儲能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國儲能行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並沒有變;保持行業快速發展的持續動力沒有變,積極因素仍占主導地位。適當的把腳步放慢,是為了讓步伐走得更穩、更遠。
儲能的價值最終要在電力市場中體現,這需要完備的市場機制提供支撐。儲能技術創新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寄希望於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也希望整合和市場環境與之發展相匹配,發揮電力系統用儲能的規模效應,確保儲能產業發展和技術應用的高品質、高水準。積跬步,再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