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造車迷思:不講”PPT造車“了,開講“出行新故事”?

2019.5.28 News Data 5/28每日新

本文授權轉載自:新能源汽車精選

在造車新勢力之前,共用出行是資本追逐的寵兒。

共用出行包括帶司機的網約車模式和不帶司機的分時租賃模式,在一級市場,這兩個方向都被資本所熱捧,網約車模式更是引發了百億美元級別的燒錢大戰。

隨著網約車戰爭的接近尾聲,造車新勢力接過了融資的棒,成為了新一輪的融資大戰主角,中間還插播了共用單車的融資大戰,共用自行車隨著摩拜單車的賣身和ofo的墜落而被證偽。

 

時間繼續往前推移,造車新勢力到了需要交卷的時候,也就是需要看產品及銷售資料的時候。問題來了,因為市場競爭極其激烈,大傢伙銷售資料很難看。

具體看4月份的資料,在造車新勢力銷量排行榜中,小鵬2200輛位居榜首,蔚來1508輛,威馬1377輛,合眾1006輛,四家月銷量超過1000輛。

顯然,如果造車新勢力單靠私人消費市場的管道來扭轉虧損的局面,這得猴年馬月才能實現。如果轉而開拓網約車市場,或許會成為他們的“捷徑”。

那麼,造車新勢力紛紛跨入出行領域,搶跑共用出行市場的邏輯是否真的恰當呢?還是說,這僅僅只是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新故事”罷了?

 

共用出行為何成為造車新勢力的“好故事”?

造車新勢力中,目前就有威馬汽車、小鵬汽車、車和家、零跑汽車等四家車企,都在講與出行相關的故事。

即便是特斯拉,馬斯克在“推銷”最新的融資計畫,也是講了出行相關的RoboTaxi服務的故事,雖然被李開複狂懟,如果明年路上有100萬輛特斯拉RoboTaxi,李開複將把這些車全吃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共用出行似乎成為造車新勢力的融資“新故事”。

今年融資成功的威馬汽車,旗下推出出行品牌“即客行”,而小鵬汽車也隨即推出網約車平臺“有鵬出行”,並從5月14日開始進行內部測試。

至於車和家,也有出行事業部,並且與滴滴成立了合資公司,將會為滴滴定制網約車。

 

總體而言,造車新勢力自己做共用出行有兩個優點。

一是通過對出行領域的佈局,造車新勢力企業無疑將借用出行平臺收穫大量駕駛資料,為自動駕駛的研發提供資料支援;此外,它們還將獲得大量的運營資料,為後續相關工作的展開打下基礎。

二是通過出行實現短期內的大量市場投放,在快速提升銷量的同時,讓造車新勢力能夠充分保障產能,降低生產成本,打通產銷體系。

毫無疑問,這些優點是促使造車新勢力奔赴出行的根本原因。與此同時,這樣一個故事也能順其自然的獲得更多投資人的認可。

 

想像很美好,但出行並非“易事”

造車新勢力要想在網約車領域長期立足,並從滴滴等移動出行老將手中虎口奪食,並非易事。

首先是,車企對於出行領域更是“覬覦已久”,傳統車企包括上汽集團推出享道出行、吉利集團推的曹操專車、力帆汽車推的分時租賃品牌盼達用車、長城汽車出行品牌歐拉出行等等。

除此之外,無論近兩個月先後上市的美國出行企業Lyft和Uber,抑或是中國的滴滴,這些造車新勢力的“市場樣本”財報都是顯示巨虧。

Lyft上市月內股價下跌超過20%,Uber更是在上市前兩個交易日先後暴跌7%和10%,逼近大股東軟銀願景基金33美元的持股成本。

 

虧損可能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於能否盈利。

有投資人質疑,現在網約車價格高於傳統計程車的價格,輕資產的模式為何仍舊虧損嚴重,是真的虧損還是口頭虧損,如果虧損的話意味著這個商業模式的不成立的。

這也是出行公司面臨的問題,造車新勢力真的虧得起這錢嗎?難道他們只是想玩一個車輛“左手倒右手”的遊戲?

或許,對於當下部分企業而言,只要能融資的商業模式就是好的商業模式。畢竟活下去更重要。